3月26日訊 國足0-2不敵澳大利亞後,對於伊萬科維奇在賽後發佈會上的言論,上觀新聞發文進行瞭點評,認為伊萬科維奇的“發佈會逆轉”無法改變其甩鍋的本質。
發佈會逆轉一:被雙殺,因國腳中超出場時間不夠
(有記者提問:國足為啥被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尼隊主客場雙殺,印尼、約旦面對這三隊拿到分數,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國足再次遭遇18強賽C組的三連敗。
伊萬回答:我執教中國國傢隊已有一年,吸收瞭15名新國腳,組織瞭全新國傢隊踢新的戰術。最近交鋒日本、沙特和澳大利亞隊,可能比賽結果不積極,但比賽過程和隊員努力方面,我感到滿意。國傢隊還遇到一個問題,差不多有60%球員,在中超前兩輪的登場時間不多。張玉寧、謝文能等,都不是絕對主力,無法穩定出場。國傢隊在俱樂部的出場時間無法保障,這是國傢隊備戰世預賽的不利因素。
弦外之音:伊萬科維奇疑似鍋甩給中超16傢俱樂部,他話裡有話:國腳們狀態不行不是國足教練組的問題,而是他們在俱樂部出場時間太少,“國足也是受害者”。
邏輯悖論:伊萬科維奇的邏輯,和客觀數據、自身選擇互相矛盾,難以自洽。國足當日首發球員中,確實有多名球員在聯賽前兩輪出場時間不多,比如王大雷因吃到紅牌,2輪聯賽僅踢瞭23分鐘;比如此役首發後腰黃政宇2場僅46分鐘,首發左後衛李磊僅48分鐘,徐皓陽僅出場19分鐘等。
隻是,這場比賽的國腳出場時間不多,首先是伊萬科維奇自己選擇瞭聯賽出場時間更少的國腳。人為制造首發國腳出場時間少,不代表所有國腳都沒出場時間,替補席有很多踢滿180分鐘的國腳,隻是他們沒得到首發機會。
其次,國腳出場時間不長,不代表他們在國傢隊的表現肯定就很差,兩者沒有必然聯系。按照全球通行的足球常理,在職業聯賽出場時間更多的國腳,更應該獲得首發機會,是不是伊萬科維奇的選人用人存在嚴重的原則問題?沒有做到對所有國腳一碗水端平,沒有重視中超聯賽的鍛煉價值?
此外,伊萬科維奇主導瞭中超聯賽給國足集訓讓路,如果中超聯賽對提升國腳的狀態如此立竿見影,國足教練組為何還用長達20天的集訓自毀國腳們的良好狀態?國足主帥把輸球的責任,歸咎於中超俱樂部不重視國腳出場時間,是否妥當?
發佈會逆轉二:伊萬國足強於揚科維奇國足
(有記者問:國足在最近一年是否取得進步?)
伊萬回答:在我執教中國隊前,國足在卡塔爾亞洲杯小組賽3場都沒有獲勝、沒有進球。現在我們的這三個對手,都是亞洲最強球隊,日本隊所有人都在歐洲踢球,澳大利亞隊有一半人在歐洲踢球,包括印尼也有很多效力比利時、荷蘭聯賽的高水平歸化球員。
弦外之音:疑似甩給前任揚科維奇,伊萬話裡有話:先縱向比——前任揚科維奇執教國足3戰0進球,我執教12場進13球丟24球,起碼解決瞭“鋒無力”問題,伊萬科維奇比揚科維奇帶得好。第二個鍋甩給對手,伊萬話裡有話:再縱向比,日本、沙特和澳大利亞隊實力太強,踢不過是我們實力不行,他們都是效力歐洲聯賽的國腳“耍無賴”。
邏輯悖論:伊萬科維奇上任12場,場均約1球的進攻數據,確實超過瞭揚科維奇在亞洲杯的3場0進球;但在防守端,揚科維奇執教國足在亞洲杯3戰僅1個丟球,對手還是最終奪冠的卡塔爾打入世界波。相比伊萬國足的場均2個丟球,揚科維奇的場均丟球不到1個,碾壓式獲勝。
此外,伊萬能執教國足進入18強賽,除瞭新加坡門將的神勇發揮,關鍵是揚科維奇率隊在客場2比1擊敗泰國拿到寶貴3分。就算伊萬科維奇接任後大肆揮霍,2比2平魚腩新加坡、1比1平泰國都呈現教練組的災難式臨場指揮,但恰恰有瞭前任教練的這個3分墊底,國足才能最後時刻被新加坡隊門將“抬入”18強。國足晉級的軍功章裡,有揚科維奇的一半。
所以,伊萬科維奇不僅沒有陰陽前任揚科維奇的任何資本,相反更應該以包容團結的心態看待中國男足——不管是誰執教,球隊首先是一個整體,是一傢人,前任主教練也應該受到起碼的尊重,現役主帥不應該發出內部撕裂的言論。至於強調日本、沙特和澳大利亞實力強,伊萬科維奇的解釋也沒問題,但在輸球後的這番表態,多少給人以“逃避責任”的感覺。
發佈會逆轉三:門將的黃油手失誤屬於正常情況
(有記者提問:澳大利亞隊2次射正都進球,中國隊1次射正但被撲掉,兩隊門將的表現截然不同,主教練是否同意“一個好門將等於半支球隊”的觀點?)
伊萬回答:應該說,守門員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位置,非常重要,但今天第二個丟球很不幸,是一種意外情況,在足球世界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澳大利亞隊門將效力於意大利俱樂部(編者按:伊萬科維奇口誤,其實他在1月加盟瞭法甲朗斯),但是就算這麼一個優秀的門將,也在澳大利亞和巴林隊比賽時,被對方打入一個40米的吊射。所以,足球比賽還是充滿瞭意外,那個球對門將來說有些難判斷,他的面前還有後衛在密集防守狀態,他的視線受到遮擋。另外,我們也不用太悲觀看待單場比賽,要知道上場和沙特隊的比賽,王大雷有著精彩的發揮。
弦外之音:雖然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門將低級失誤,但當初用王大雷頂掉首發門將顏駿凌的伊萬科維奇,肯定不會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在他看來,門將出現低級失誤是正常行為,澳大利亞隊門將那麼強也有失誤。
邏輯悖論:伊萬科維奇拿王大雷的“黃油手”低級失誤,和澳大利亞門將被世界波吊門相提並論,並不是太妥當。此外,伊萬科維奇對待門將失誤導致丟球的態度,存在雙標嫌疑。
伊萬科維奇上任第一場比賽,明明是自己近乎車禍的臨場指揮,導致2比0領先後被新加坡隊逼平。回到主場還是交鋒新加坡隊,伊萬科維奇拿下瞭隊長張琳芃、門將顏駿凌的首發位置,傳遞“有人要負責”信息,但實質其實是為教練組的指揮不當轉移視線轉嫁責任。
18強賽前3場,三個對手一共射正16次,王大雷就丟瞭12個球,尤其0比7慘敗日本隊創造國足對陣日本的最大輸球比分紀錄。
對印尼,對方射正6次,王大雷實現零封,狀態不錯;對巴林,對手1次射正,門將零封。對日本,對方5次射正,王大雷丟3球。對沙特,對手7次射正,國足僅丟1球,門將表現神奇。對澳大利亞隊,對手2次射正,國足2次丟球。
很顯然,王大雷毫無疑問是一個優秀門將,但發揮算不上穩定,球隊選擇門將的第一條標準應該是穩定性,到王大雷在更衣室也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另外,門將位置比較特殊,一般情況下不會更換,教練組當然需要堅持自己的選擇。
總結陳詞:
從理性來看,國足實力的孱弱源自整個足球體系的退步、青少年人才的匱乏、技術風格的不統一,歸根結底是技不如人,這不是一個教練就能解決的,把系統性問題歸結於伊萬科維奇並不公平。
隻是,伊萬科維奇作為國足的領軍人物,也需要有足夠的責任擔當,在球隊落敗時主教練需要勇敢保護隊員,並保持統一的用人標準,而不是像前曼聯主帥滕哈格那樣把精力放在逞嘴皮子玩轉發佈會大逆轉,更不能隻靠人情世故安於現狀或根據輿情排兵佈陣隻求自保,面對媒體時更需要展現真誠態度而不是純粹流露職場技巧。